首页评论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竞争还是互补?
近年来东盟已经超过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开始成为拉动我国出口的主要力量。但与此同时,市场对于出口订单转移,尤其是东盟从我国“抢订单”的担忧也在不断升温。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出口市占率蹿升,但这一优势能否保持,东盟与我国之间经贸关系如何演绎,均存在不确定性。

冻龄——老而不衰的科学
其实健康长寿的秘密就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管住嘴、迈开腿,食而不饱、动而不疲。这里一个“不”字便是需要把握的度,不贪不懈,不嗔不妄,全在个人心理的素养和心性的坚忍了。

规模优势:大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大力鼓励生育、提高人口出生率之外,中国还应抓住当前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全球第一、GDP规模全球第二的重要窗口期,挖掘自身规模潜力,以此对冲人口红利和人口总量下滑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拖累作用。

中国经济复苏的引擎与掣肘
工业生产和投资的稳步复苏中,开始显现出若干不利迹象;房地产投资的修复仍主要受益于保交楼政策,房地产销售好转和新开工意愿提升均不稳固;居民收入信心虽明显改善,但可支配收入增长仍然未见起色,扩大居民消费仍任重道远。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可适度上修,但还密切跟踪关键结构性指标。

经济企稳了吗?
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就业-收入-消费”和“地产销售-投资-开工”的良性循环均有待进一步打通,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也需要加强,后续仍需政策的持续助力。

华夏时评:“超预期”背后,期待内需组合拳
信心是最重要的,央行行长易纲在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就表示,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通胀保持低位,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预计今年GDP增速将达5%左右。无论实现的路径如何,这样一个目标是不变的。

一季度的强劲信贷对后续或有透支
一季度信贷合计新增10.6万亿元,首次单季突破10万亿体量,同比大幅多增2.27万亿,主要受益于宽信用政策推动、银行充足的项目储备、实体信贷需求的逐步转暖。